当前位置: 首页> 热点新闻> 正文

泗洪洪泽湖湿地发现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 年接待研学团队突破10万人次

  盛夏时节的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3000亩荷花竞相绽放,芦苇荡中不时掠过白鹭的身影。2025年保护区最新监测数据显示,这片75万亩的湿地生态系统年内已记录到鸟类196种,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增至87只,更令人振奋的是首次观测到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的稳定栖息群体。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张明远手持监测设备介绍:"今年安装的50台红外相机,首次完整记录了青头潜鸭从迁徙到繁殖的全过程"。

1.png

  清晨的湿地博物馆前,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200余名学生正在体验沉浸式研学课程。"通过VR设备能看到湿地形成的地质演变,这个‘生态系统平衡器’互动装置最受欢迎",带队老师李雯指着正在操作水质净化模拟系统的学生们说道。据统计,上半年保护区接待研学团队已达6.2万人次,较去年同期增长45%,新开发的"湿地小卫士"认证体系吸引了3.8万青少年参与。在深度体验区,游客王先生一家正划着透明底船观察水下森林:"孩子能清晰看到苦草、眼子菜这些沉水植物,讲解员说这些都是水质‘晴雨表’"。

  生态效益正向经济价值持续转化。渔民老周转型经营的"渔家学堂"项目,让游客体验传统围网捕鱼的同时学习生态知识,月收入突破2万元。湿地周边的民宿集群依托"荷塘月色"主题,暑期预订率保持在92%以上。值得关注的是,总投资5.8亿元的湿地生态修复二期工程已于6月启动,将重建50公里生态廊道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考察时特别指出:"这里实现了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完美平衡"。夕阳西下,观鸟塔上摄影师们的快门声与远处渔歌交织,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洪泽湖畔徐徐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