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热点新闻> 正文

宿迁创新VEP核算破解融资难题 生态 颜值 变 产值”激活绿色经济

  8月22日,宿迁沭阳艺森园花木基地内,负责人胡道中手持一份特殊的“绿色存折”——VEP生态价值核算报告,满园葱茏的花木因这份报告获得了500万元银行贷款。这份报告没有传统存款数字,却量化了1100亩基地的固碳、滞尘、水源涵养等生态价值,成为全国首笔花木类“VEP生态价值贷”的撬动支点。

1.png

  在“花木之乡”沭阳,60万亩花木盆景和5万余家电商企业曾长期受困于“周期长、无抵押”的融资难题。为破解这一困境,当地政府联合高校课题组对4626家花木企业展开调研,建立起科学的花木类VEP评价体系。胡道中的基地经专业评估后,生态价值被认定为6000万元,银行据此发放贷款。沭阳农商银行新河支行行长张宁波坦言,政府的背书和《VEP抵质押贷款业务管理办法》的出台,彻底打消了金融机构的顾虑。目前,沭阳已推出“花木月季贷”等产品,累计发放花木类贷款8.02亿元。

  宿迁市进一步将这一模式升级为全域生态资产盘活行动。市发改委牵头编制《宿迁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》,将全市划分为森林、湿地等四大系统,明确262种生态产品的“身价”,并动态更新核算标准。在“两山”实践基地泗洪县,“绿票”交易机制让杨树挂上“绿色身份证”,企业可通过购买“绿票”提前参与生态补偿;康源水产协会则依托“缤纷泗洪”品牌获得5000万元授信,推动生态蟹养殖技术研发。

  此外,宿迁发挥电商优势,通过“电商+生态”模式拓宽变现渠道。艺森园盆景直播单场销售额超百万元,泗洪大闸蟹通过二维码溯源生态信息赢得市场信任。全市打造的“宿有千香”区域公用品牌,2024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,让生态产品从“养在深闺”走向全国市场。这场从“度量难”到“变现易”的绿色变革,正成为宿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