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社会民生> 正文

宿迁泗阳膘鸡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 百年老味飘香长三角日销超2000只

  6月26日,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新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宿迁市泗阳县申报的"泗阳膘鸡制作技艺"成功入选。这款有着160余年历史的传统美食,近期通过工艺改良和冷链物流升级,在长三角地区创下日均销售2000余只的纪录,成为展现宿迁饮食文化的新名片。

1.png

  据《泗阳县志》记载,膘鸡起源于清同治年间,由当地名厨刘守业首创。其独特之处在于选用散养草鸡与猪后腿精肉,经过"三腌三晾"的传统工艺:先将整鸡用秘制调料腌制24小时,悬挂通风处晾至半干,如此反复三次,最后用松木熏制八小时。现任传承人刘建军介绍,关键在于把握"肉紧皮松"的火候,"熏制时要不断调整鸡只位置,确保每只鸡的每个部位都受热均匀"。在位于泗阳县城的老作坊里,72岁的老师傅李桂兰正带着徒弟们赶制订单。只见她将二十余只处理好的草鸡挂入特制熏炉,不时往炉中添加松枝和橘皮。"这个季节要加些新鲜艾草,既能增香又能防虫。"李师傅边说边调整炉温,浓郁的烟熏香气弥漫整个车间。

  泗阳县餐饮协会会长王伟透露,今年推出的真空包装膘鸡颇受市场欢迎。通过引进德国巴氏杀菌设备和日本保鲜技术,产品保质期从7天延长至90天,且最大程度保留了传统风味。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该产品月销量突破3万只,其中上海、杭州等地的订单占比达65%。在泗阳高铁站特产专卖区,来自南京的游客张先生一次购买了八只真空包装膘鸡:"家里老人特别爱吃这个味道,现在能网购真是太方便了。"

  "我们正在筹建传统禽肉制品研发中心。"刘建军表示,已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达成合作,计划投资1500万元建设现代化生产车间。泗阳县文旅局同时宣布,将把膘鸡制作体验纳入"寻味泗阳"旅游线路,年内计划培训30名专业制作技师。随着暑期旅游旺季到来,这款承载着几代泗阳人记忆的传统美食,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